电磁兼容试验中,辐射发射(Radiatedemision)测试是测量EUT通过空间传播的强辐射骚扰场。可分为磁场辐射和电场辐射。前者用于灯具和电磁炉,后者广泛使用。此外,家用电器和电动工具,AV产品的辅助设备需要有功辐射发射(称为骚扰功率)。
波束宽度指的是在天线峰值响应的方向上,两个半功率点之间的角度,波束宽度有E面和H面两个分量,两者不一定完全相等,如果某一天线的增益设计为正,则它的波束宽度和增益常常正好相反。方向图通常都有两个或多个瓣,其中辐射强度最大的瓣称为主瓣,其余的瓣称为副瓣或旁瓣。在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辐射强度降低3 dB(功率密度降低一半)的两点间的夹角定义为波瓣宽度(又称波束宽度或主瓣宽度或半功率角)。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汽车电子组件认证标准可能不同,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或汽车企业标准。为了更好地满足各地区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要求,我们将比较和分析不同的静电放电标准。
GBT 18268.2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1部分:特殊要求 无电磁兼容防护场合用敏感性试验和测量设备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
EMC(电磁兼容性)是设备的一种能力,它要求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完成其功能,而不会因环境干扰而影响其正常工作。产品的EMC性能与产品的工作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直接相关。EMC设计是通信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EMC设计的关键之一是相关设备的屏蔽设计。
EMC是产品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产品,还是涌向中国市场的外国产品,几乎都需要进行各种产品认证。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产品认证本质上是一个技术贸易壁垒。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突破技术壁垒,才能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外贸发展。
微控制器主要采用高速CMOS技术制造。信号输入端的静态输入电流约为1mA,输入电容约为10PF。输入阻抗相当高。高速CMOS电路的输出端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即相当大的输出值,通过长线将门的输出端导入输入阻抗较高的输入端。反射问题非常严重,会导致信号失真,增加系统噪声。当Tpd>Tr时,它成为一个传输线问题,必须考虑信号反射和阻抗匹配。
在考虑配电网(PDN)阻抗与同时开关噪声(SSN)和电磁兼容性(EMC)之间的关系时,了解去耦的影响非常重要。如果一个PCB的功率完整性或去耦特性较差,例如高PDN阻抗,SSN和EMC就会出现问题。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来确认PCB的PDN阻抗、SSN和EMC之间的关系。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满足要求,不会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造成以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EMC包括EMI(电磁干扰)和EMS(电磁耐受性)。所谓EMI电磁干扰,是指机器本身在执行应有功能时产生的不利于其他系统的电磁噪声;EMS是指机器在执行应有功能时不受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的研究通常围绕三个要素(干扰源、敏感源、耦合途径)形成电磁干扰,其研究内容包括:电磁干扰的机制,电磁干扰源的发射特性,以及如何抑制电磁干扰源的发射;电磁干扰如何通过耦合(或传输),以及如何切断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敏感设备如何响应电磁干扰,以及如何提高敏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在过去的十年中,国内外学者在无线电传输(WPT)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领域取得了许多进步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进步的空间。未来将展望自由无线电传输技术(UbiquitousIPT、U-IPT)系统和动态WPT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