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 的测试方法:按标准要求用仪器产生的干扰信号以辐射或传导方式耦合到产品,并观察产品的工作状况,根据产品在干扰信号下的性能表现与标准要求的最低性能等级(performance criterion)进行比较判断其符合性。
EMI是由影响设备性能的电磁干扰引起的干扰,EMI的来源可能是环境因素,例如电风暴和太阳辐射,但通常更多的是电子设备或电气系统。如果干扰在射频频谱中,则也称为射频干扰或RFI。EMC衡量设备在其共享操作环境中按预期运行的能力,同时不影响同一环境中其他设备按预期运行的能力,EMI指的是电气产品本身通电后,因电磁感应效应所产生的电磁波对周围电子设备所造成的干扰影响
衰减器,是将输入信号功率按照预设比例减小的装置。它用来降低输入信号的功率,增大频谱仪的功率量程上限,优化动态范围,改善阻抗匹配。调节衰减器能区分识别仪器自身产生的虚假信号,跟随衰减器调节,峰值读数发生较大变化的信号,是频谱仪自身杂散。
由电压波动照成灯光的闪烁,其专业术语成为闪变(有时候也成为电压闪变),因此说,闪变是电压波动引起的有害结果,是指人对照明亮度波动的主观视感,他不属于电磁现象。
在EMC的规范中,不容许导线或走线在某一特定频率的λ/20以下工作(天线的设计长度等于某一特定频率的λ/4或λ/2)。如果不小心设计成那样,那么走线就变成了一根高效能的天线,这让后期的调试变得更加棘手。
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现在电磁兼容科技工作者又进一步探讨电磁环境对人类及生物的影响,学科范围已不仅限于设备与设备间的问题,而进一步涉及到人类本身,因此某些国内外学者也把电磁兼容学科称作环境电磁学。由于试验技术是电磁兼容学科中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本文将就此内容作些扼要介绍。
电磁兼容实验室是为了进行电磁兼容试验而建立的一类特殊的实验室。首先解释一下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指电磁系统、分系统在各自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而不因受到电磁干扰降低工作性能的能力。
振铃波抗扰度发生器HRWS是专门模拟电网高能量振荡的测试设备,这种振铃波通常是电网中大负载接入和断开时诱发的。HRWG系列振铃波模拟器内置单相耦合去耦网络,最大电流16A,外置三相耦合去耦网络,最大电流200A。
在电路设计中,我们设计一个系统的PMIC模块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负载功率多大、电流的最大值、电压纹波要求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去选型,但是在有些电路中会有前提条件
全世界几乎所有政府都在尝试控制他们国家生产的电子产品产生的有害电磁干扰(EMI)。为了向用户提供一定的保护和安全等级,政府都会制订涉及电子产品设计的非常特殊的一些规则和规定。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所研究的骚扰源通常是指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可能作用于连接安装设备的整个电缆上。虽然被骚扰设备的尺寸比骚扰频率的波长小,但I/O线,例如电源线、通信线、接口电缆等,由于其长度可能是几个波长、则可能成为无源的接收天线网络。
电压跌落抗扰度测试系统能在常规IEC标准下快速而完整的完成自动测试,HPFS既可以通过前面板的彩色触摸屏界面进行启动,也可以通过网线进行远程控制。除按标准所规定的参数设置外,还可以根据用户自定义的参数进行设置并运行测试程序,完全兼容最新版的IEC标准。